close
html模版指尖上的端午/翟 傑

圖:如今端午節又被人們戲稱為糉子節 資料圖片

農歷五月初五,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。提起這個節日,很多人會自然而然地想到吃糉子。的確是這樣,吃糉子已經成為瞭國人過端午的標配。超市裡,各種不同口味的糉子極大豐富瞭人們的口味,滿足瞭不同人群的需求。不過,從我有記憶開始,傢裡過端午節等傳統節日,始終開啟著“手動模式”。

印象最深的,是小時候過端午。這天一大早,我們都還在睡夢中,母親就早早地起瞭床,去村後的堤壩上採摘菖蒲和艾草。剛摘來的菖蒲和艾草散發出陣陣清香,被母親掛在門框兩側。小時不懂事,不知道為什麼要掛這些東西。母親跟我解釋,這一天掛上它們,能驅邪。長大後,知識多瞭一點,便知道主要的用途是驅趕蚊蟲。因為過瞭五月初五這天,暑氣逐漸上升,各種蚊蟲也開始活躍起來,菖蒲和艾草散發出的氣味正是這些害蟲的“剋星”。於是,以後每年的端午節,我便自告奮勇去採摘。隨著一把把水靈靈的菖蒲與艾草被掛在門上,對這個節日的一份虔誠也在心裡升騰起來。如今呢,早已搬離瞭農村,住在鋼筋水泥包裹的城市裡,周圍自然沒有地方能夠採摘瞭。那日出門,見不遠處圍攏著一群人,原來一位農婦用三輪車拉著不少艾草在出售。我掏出兩元錢,買回一大捆,在單元門和自傢門上都掛瞭一些。記憶回來瞭,但卻少瞭那份親手採摘艾草過端午的感覺。不過,能在端午節親手掛置艾草,還是多少有瞭一些儀式感。

漢.應劭《風俗通》中記載:“五月五日,以五色絲繫臂,名長命縷,一名續命縷,一名辟兵繒,一名五色縷,一名朱索,辟兵及鬼,命人不病瘟。”小時候過端午,母親也會為我編織五彩線。五彩線是由白、綠、黑(或藍)、紅、黃五種顏色組成,分別代表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行。在古代,它也叫五彩長命縷,隨著歷史的變遷,繫五彩線成瞭端午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我清楚地記得,端午節那天,母親總會坐在燦爛的陽光裡,拿著不同顏色的線繩,上挑下繞,左穿右壓,不一會兒,一條五彩線就編好瞭。隨後,她笑意盈盈地抓著我的胳膊,將其繫扣在我的手腕上,口中念念有詞:“繫上五彩線,順順當當,無災無病……”如今,端午節這天,我也會用各種絲線做成五彩線,繫在母親、妻子以及女兒手腕上表達祝福。除此之外,妻子還要為傢人製作香囊,說是有避邪驅瘟之意。香囊內放有朱砂、雄黃、香藥,外層用絲佈包裹,清香四溢,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,做成各種不同形狀,甚是玲瓏可愛。做著這一切,我彷彿又回到瞭那特別樸素的記憶裡。

過端午,重頭戲是吃糉子。如今,在超市裡,一年四季都可以買到速凍糉子。我是很少去買那種現成的東西。在人類的頭腦特別發達的今天,我們的肌肉記憶卻變得越來越蒼白,我們缺乏瞭很多動手的能力,我們越來越忽略瞭自己雙手的存在。我認為,就如大年夜很多人在傢中包餃子一樣,端午節這天,人們也應該動動手,自己包糉子。缺少瞭親手製作的過程,單純從超市買回糉子食用,還是會少瞭那麼一點該有的味道。中國的許多食物都是包包裹裹的,湯圓、餃子、月餅、糉子,人們把最甜蜜的東西深深地包在中間,在一層層的親手包裹中,我們的心情、祝福以及記憶涵蓋在裡面,這就是一種傳承,這才是應該貫穿於中國人節慶中真正的記憶。

又是一年端午節,希望越來越多的人,能從舌尖轉向指尖,讓這樣一個古樸、厚重、悠遠的傳統節日,通過我們靈巧的雙手,煥發出更加永恆的魅力以及生生不息的文化活力。

推薦 超值特價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lr079o5m8 的頭像
    clr079o5m8

    拉薇的優惠本舖

    clr079o5m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